从《泪桥》《夏夜晚风》《Last Dance》中学到的旋律写作技巧

最近在试图研究一些让自己写的东西好听一点的方法,试图从一些熟悉喜爱的好作品中吸取经验,想把学到的东西记下来就记在这里啦! 写的是对自己有启发的东西,不一定适合别人(:з)∠)如果我借鉴这种写法,我的旋律可能更好,而不是说这种写法就是最好的最对的(没有这种东西吧)。 (可能对厉害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正确甚至不正确的废话,这些技巧是不需要思考自然就能做到的事情。可能作者本人写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,可能我在牵强附会。但是没关系……最重要的是我有在思考(笨笨地)

我现在也没办法总结出很系统的东西,只能先把零碎的感悟贴上来,多图预警!谱例是网上找的,免费的很少,有的音可能记谱也不准,凑合看( ╯□╰ )

中心思想: 不论节奏还是音高,都是要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相结合,小范围运动和大范围运动相结合,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相结合,同时节奏和音高相结合(抽象)

You need a balance, at all times. If the verse is a bit messy, you need it to be less messy right after. It needs to vary. (Max Martin)

1.节奏的变化

1.1 短vs长,规整节奏vs拖长音/切分(起小标题好痛苦)

第一小节全是八分音符,等于一小节匀速地唱八个字,如果接下来还这样,就容易显得机械,有点愣愣的,所以“我的吻”节奏马上就变了(拖长了)。同样的时长,分别是八个字和三个字,疏密有明显对比。

可以对照《Last Dance》的开头来看,第一小节是一模一样的节奏型。 第二小节同样开始变化了(还切分了一下子。)。 这样的组合很自然地让人感觉到“这句话讲完了,喘口气”。

但即便如此,“四个八分音符”的机械做法也不可一直持续, “所以暂时将你眼睛”(八分音符) “黑暗之中漂浮我的”(八分音符) “平静脸孔”(八分音符减少了) 到“让人好不疼爱”这句,就已经没有了。 值得注意的是,歌词内容跟节奏也有对应:前面几句都有一定的叙事,“让人好不疼爱”则是完全的抒情。

在《夏夜晚风》的开头,也有类似的写法,不过这次是四分音符(抒情慢歌):

同样是第二小节就开始变化,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技术,我忘了它的术语应该是什么来着,不过梁欢管它叫“打破小节线”感觉很准确,就这么用吧……

1.2 打破小节线

最明显的就是“吹”这个字的延音线,应该不用解释啦吧。 但我还想指出的是“的晚”这两个字其实也有隐含的打破小节线的效果——同样的音高,其实是隐隐相连的,分别安排在小节线前后,就有一种把小节线模糊掉的效果,让这句话更自然,更接近说话的感觉。

同理,“夜里”两个完全一样音高和时值的音的重复,把这个小节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黏合在一起了,因为传统来说是“强、弱、次强、弱”嘛,但是中间两个音一样的话,好像就……让中间也强了起来(比划

很有趣的是除了刚提到的“吹”,在后面同样位置同样写法的还有“缠绕”的“缠”、“牵绊”的“牵”,可以说是歌词和节奏结合得很好的例子ಥ_ಥ这种缠绵的字就应该拖长一点、拖过小节线……

2. 旋律形态

2.1 用前面的相对停滞衬托后面的大跳

“这个时候”音高变化很小,只有二度。 “我心”大跳,但后面没有马上反向级进。F# 其实是导音(或者在这里算是五声音阶的偏音吗……【感觉这个话题也可以单独写一篇。。。】)总之它几乎一定是要到G去的。(但我不知道这种跳到导音的操作是否常见)。“落”字又跨越了小节线,感觉落了很久,像流麻一样(在说什么)。。。 这半句的音域跨度高达八度(G5-G4)!(跟前面的二度比起来) 但这个八度跨越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完成的,先跳上去然后慢慢走下来的。

听歌的时候大家应该能感觉到这句是A段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。除了歌词本身有画面感的原因(还有老哥的自带手势(?题外话:对音乐的推广来说,视觉是很重要的),旋律和节奏的设置也是重要原因。

【这个时候】: 句子较短、音域较窄。 这可以造成小小的停顿感,而停顿是为了接下来的大肆渲染。

【我心落花一样飘落下来】: 句子较长、音域较宽。 有浓墨重彩的慢镜头感。

总之,这种组合是比较能够推进情绪的!

ps “我心落”的这种节奏型(不包括延音线),我自己写东西的时候几乎想不到要用。。。甚至它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(:з)∠)更不用说还要加上延音线。不知道老哥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样的节奏,跟着感觉哼出来的吗?感觉这个地方我特别薄弱…… 还有就是休止符,我也不太会用,啊啊啊(゚Д゚)猜测这个问题可能还是 1.丢掉乐谱,自己哼唱,把说话的语气带进去 2.用一些随机的音序器啥的去生成然后修改(就像梁欢说的随便垫一个鼓组然后开始无限试 pattern) 真的很薄弱但暂时没有良方

类似的例子还有: “夏夜的风有你”在三度以内 “就是我还在”跳了六度(注意“就是”的 pick-up note

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这两句,是【宽+窄】的组合。 前面虽然跨度较大,但没有大跳,而且是下行。所以它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地放飞(。) 而且歌曲要结束了,前面已经自由过了,这里需要的是比较有结束感的节奏,这种一字一顿的感觉是比较合适的结尾,而且和开头呼应了。

总之,【停滞,是在蓄力】。 请想象猫猫准备扑食的样子!!!

这种停滞的极致,就是在连续好几个字都在同一个音高上: 👆请体会歌者憋屈的心情!(是深情啊(:з)∠)

“为”字显得很突出。 一方面是跳进的功劳(下面会展开讲),另一方面是标蓝音符重复的功劳。

“寂寞的”三个字,音高相同、时值相同(八分音符)。好像这三个字被给了慢镜头一样!

规律节奏的重复,是为了让不规律的节奏显得更自由 在某个音高上重复,是为了让后面的某个音更突出 这就是对比,这就是 balance 啊(●'◡'●)

两条都做到的话……就是加强版啦,也会让听众更期待接下来的变化哦 【这样的例子真的在流行歌里到处都是。感觉这个话题也可以单独写一篇。。。】

2.2 如何强调一个字

pick-up note 中文叫做弱起,所谓的弱指的是节奏啦,但是音高好像一般也会低一些,但也不一定(这个话题就足够写一篇文章了我说)。 它的作用是让紧接着的强拍更加突出。 是超级常见的一种写法!

例子除了刚说的“就是我还在等待的爱”,还有: “你给的”“无助的”都是 pick-up note,让后面的“爱”和“等”(它们原本就在强拍上)更有冲击力。 另外:这两个字 1.拖得长 2.有音高的变化 这样存在感就更强了 在强拍、拖得长、但是音高不变的话,容易显得比较停滞,典型代表就是“就让水倒流”的“流~~~”。也不是说这样就一定不好,只是要清楚两种做法的区别,根据你想要的效果去选择。

《夏夜晚风》这句的“爱”字有类似的处理(不过没有弱起): “我还在等待的”走向是往下的,“爱”是往上的。 “你给的”“无助的”是往上的,“爱”“等”是往下的。 即:制造旋律走向的对比,让那个字成为旋律走向的转折点,也是一种强调方式。

《泪桥》的“交叉”。“曾经”是弱起:

特别需要说明:这句的“我们”也是 pick-up note。据我理解,pick-up 也可以出现在小节内部(不管乐理上有没有这说法嘻嘻),总之你要强调谁就给它前面安个pick-up ,是有用的!

有这种待遇的字,基本上就是整首歌最重要的情绪爆发点了。这在《Last Dance》中特别明显。回忆一下是不是每到“爱~”和“等~待”的时候老哥的肢体语言都到了最剧烈的时候,观众大合唱到了最大声的时候(。)

2.3 摒弃跳进后一定要反向级进的思维定式

这是一种桎梏,也是一种偷懒(:з)∠) 可以找到很多不这么做的例子。除了前面说过的“我心落花”,还有: 再比如…… 突然想到《海上花》的开头也是:

还有《我和我的祖国》,记得当时我老师说这个跳得很精彩……确实比较大胆,一般想不到这么写。一连串的跳,既有上跳之后继续往上,也有上跳之后向下级进,真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啊:

【这几个跳进基本都发生在跨小节线的地方,不知道是否有某种普遍规律,需要再研究……感觉这个话题也可以单独写一篇。。。】

大致感觉: 往上跳进之后继续往上,可以进一步推高情绪。 往下跳进之后继续往下,可以快速收束这句话。

以上。这篇先写到这吧!感觉还有东西没挖出来,也许再找更多例子更好! (这篇写了好几天 = = 但都是宝贵的思考,感动,也谢谢星屑站让我有地方存放这些)

Contact me